專任教師心理干預的倫理差異與規範化路徑
Keywords:
專任教師;心理干預;倫理邊界;雙重關係;高校心理健康Abstract
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攀升,專任教師因與學生的高頻接觸優勢,逐漸成為學生心理干預的 “前沿參與者”。然而,同一主體對同事開展心理干預卻始終面臨嚴格的倫理限制。高校心理健康服務規範及雙重關係理論,結合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的實踐案例,從關係性質、權力結構、保密邊界、專業支撐四個核心維度,系統分析專任教師對學生與同事開展心理干預的倫理差異:學生場景中,“教育輔助 - 心理干預” 的角色疊加具有制度約束性、權力結構透明性及專業轉介支撐,符合倫理可行性;同事場景中,“工作協作 - 心理干預” 的雙重關係易引發邊界模糊、權力隱性失衡及保密失效,存在不可規避的倫理風險。研究最終提出:高校需通過 “明確專任教師學生干預邊界”“構建同事心理支持外部化體系” 等路徑,平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與倫理規範。